餐饮文化

节日食话 第3期:清明节

日期: 2011-04-02 信息来源:餐饮中心

文本框:

节日食话之清明节45
 

清明节的历史

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。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、降雨、物候等方面的变化,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。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云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。按《岁时百问》的说法: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。

后来,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,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,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,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

寒食与清明的典故

相传春秋战国时代,晋公子重耳受迫害流亡异地,有一次,重耳饿晕了过去,臣子介子推为了救重耳,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,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。十九年后,重耳回国做了君主,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。晋文公执政后,亲自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。介子推不愿见他,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(今山西介休县东南)。后晋文公命人放火烧山,三面点火,留下一方,烧了三天三夜,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。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。留下一首血诗:  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 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
  柳下作鬼终不见,
强似伴君作谏臣。
  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
  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

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,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晓谕全国,每年这天禁忌烟火,只吃寒食。第二年,晋文公领着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老柳树死树复活,绿枝千条,随风飘舞。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。

清明饮食和习俗

民间每逢介子推死的那天,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。还用面粉和着枣泥,捏成燕子的模样,用杨柳条串起来,插在门上,召唤他的灵魂,这东西叫“之推燕”(介子推亦作介之推)。

寒食、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。每逢寒食,人们即不生火做饭,只吃冷食。在北方多以冷食为主,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、麦糕、冷鸡蛋、冷高粱米饭、煎饼、白馍等;在南方,则多为青团(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,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,然后包上豆沙、枣泥等馅料,用芦叶垫底,放到蒸笼内)、糯米糖藕及清明粽子。

清明时节饮食宜温,多进食蔬菜水果,以青菜为主,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,也是取其字,以合清明。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、白菜、萝卜、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,也适宜多吃。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,例如荠菜、菠菜、山药,对身体有好处。另外,清明节气中,不宜进食笋、鸡等。

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,除了讲究禁火、扫墓,还有踏青、荡秋千、踢蹴鞠、打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。清明节是踏青扫墓、追悼先人、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。在凭吊先人的同时,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。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,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。大家悲伤、抑郁的情绪,不宜持续得过久。这段时期是心肌梗死、中风等疾病高发期,应注意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