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饮文化

节日食话 第1期:元宵节

日期: 2011-02-15 信息来源:餐饮中心

文本框: 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节日食话之元宵节217

 

l        

元宵节的历史

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,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),春灯节,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。正月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,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又称为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,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。

元宵节始自汉代,汉文帝时期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。上元节的说法与道教传统有关,道教正月十五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为下元节,上、中、下元的分别由天、地、水三官主管,因此,上元燃灯敬天官,直到正月十七夜里才落灯。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《十五夜观灯》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

中国幅员辽阔,历史悠久,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,其中吃元宵、赏花灯、猜灯谜、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。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,又称烤百病”“散百病,参与者多为妇女,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,或过桥,走郊外,目的是驱病除灾。

元宵节的美食——元宵

正月十五吃元宵,元宵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已久。宋代,最早叫 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。后来又叫汤团汤圆,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,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,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,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
元宵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

元宵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唐朝望之的《膳夫录》记载了:汴中节食,上元油锤。油锤的制法,据《太平广记》引《卢氏杂说》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,类似后代的油炸元宵,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

近千年来,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。光就面皮而言,就有江米面、粘高梁面、黄米面等。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、应有尽有。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、山楂白糖、什锦、豆沙、芝麻、花生等。咸的有猪油肉馅,可以作油炸炒元宵。素的有芥、蒜、韭、姜组成的五辛元宵,有表示勤劳、长久、向上的意思。

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,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。元宵可以大似核桃、也有小似黄豆,煮食的方法有带汤、炒吃、油汆、蒸食等。不论有无馅料,都同样的美味可口。目前,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,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。

元宵属于高热量、高糖分的食品,早餐不适合吃,且由于外皮为糯米成分,黏性高,不易消化,因此胃肠道功能薄弱的人不适合多食。